找到相关内容93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共建和谐世界 发扬佛陀精神——和谐社会需以佛教道德理论为中心

    经典,就是实践的指南,法句经有讲;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”是高度地概括了、佛教道德的总体精神,佛教道德的理念,是达至人类臻于至善为目的,须知;道德的力量,是对国家发展,社会和谐、人民...道德的深化和发展,奉行五戒十善、断恶修善、自净其意,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,继而发扬佛陀的慈悲精神,在积极投身社会,净化人心的善行中,进一步完善自己、成为人类的道德楷模,把大乘佛教“不为自己求安乐、但愿...

    绍根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2094517.html
  •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

    我们平时经常说修证功夫,就想到坐禅已坐到哪禅哪天,这都想偏了,真正的功夫,是我们平时的行善积福积德。我们平时行善做好事,修三十七道品,六度万行,并不全是求外在的福报,而是“自净其意”。许多人都把“自净其意”理解为坐禅或念佛功夫,我认为不对,“自净其意”应该就是指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的功夫。我们平时说的修行,我认为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是正行,坐禅念佛之类是助行。我觉得很多人都低估了十六字偈中“...

    释永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644742.html
  • 诸恶莫作--众善奉行

    其意”。许多人都把“自净其意”理解为坐禅或念佛功夫,我认为不对,“自净其意”应该就是指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的功夫。我们平时说的修行,我认为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是正行,坐禅念佛之类是助行。我觉得很多人...这里的“定”,不指坐禅入定。坐禅入定不是佛教本身,外道也坐禅入定。坐禅入定对于我们只是一种助行而已。  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确实是释迦本尊大慈大悲,为我们后世学佛者铺设的正道大道。...

    永信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946144.html
  • 释永信法师语录

    么!  我们平时行善做好事,修三十七道品,六度万行,并不全是求外在的福报,而是"自净其意"。许多人都把"自净其意"理解为坐禅或念佛功夫,我认为不对,"自净其意"应该就是指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的功夫。...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的日常修行,仅仅是以净化自己的心行为目标,而没有和体证世间万事万物的普通空性联系起来,那么,"自净其意"只是小乘成就,因为它只解决自己一个人的问题。所以,我们日常修行"诸恶莫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2253889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及其现实意义

    基本道德规范  (一)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佛教著名的“七佛通戒偈”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此偈在教内教外均广为流传,可视为佛教道德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准则。(增一阿含经,序品)对此进一步阐释,“诸恶莫作,戒具之禁,清白主行;众善奉行,心意清净;自净其意,除邪颠倒;是诸佛教,去愚惑想。”笔者认为,该偈从内容上来讲可理解为世俗和超世俗两个层次。首先,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属...

    翟艳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416093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

    其意名  为定。(41则)  这就将戒定慧三学与“诸恶莫作”、“诸善奉行”、“自净其意”的佛教伦理紧密地结合了起来。心地没有错误、没有扰乱、没有无明,就是自性的·戒定慧。《坛经》将三学归结于自性、本心...“自净其意”的定学紧相关联,慧能大师建立了“无念”、“无相”、“无住’’的禅法要旨:  我此法门,从上以来,皆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  体,无住为本。何名无相?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;无  念者,于念而不念。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863796.html
  • 谈三乘总持门

      大迦叶尊者追问:   “那是一个甚么偈,能出生三十七道品及诸法?’   阿难耸者就口宣佛陀所说的一泻:   “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&...佛、声闻之教,是甚么道理呢?因为诸恶莫作者,是戒具之禁,是清白之行。而众善奉行者,则心意清净。自净其意者,则除邪颠倒。是诸佛教者,则去愚痴想。依上面所说之理,戒清净的人,他的意岂有不清净的吗?意清净了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365895.html
  • 赵朴初在四川尼众佛学院的讲话

    利乐有情”,“尽一切学”,菩萨就是要尽一切学,因为要面向世界,还要看到未来。所以有道德、有理想是最重要的。我们佛教还要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,不利于人的事,我们不做,比如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这是主要的,属于身三;口四是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。有好事不去做也是犯戒,犯了饶益有情戒。还有自净其意,指的是思想,要戒贪嗔痴,思想一定要干净,时常把思想打扫干净,就不会做坏事了。这三句话,概括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387952.html
  • 什么是道

      经云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古谓诸恶莫作是戒学,众善奉行是慧学,自净其意是定学。此三虽通戒定慧三学,但初学者为求行正,对此应以戒学为主进行受持。本来诸恶莫作属“律仪戒”,众善奉行是菩萨戒中“摄善法戒”和“饶益有情戒”,自净其意,从定学来说,它可以包括“世间离欲道”、“出世离欲道”以及菩萨道中的种种三昧。但它也是戒学中的一部分,而且是其中最根本的部分。因为三业以意为本,意识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49251946.html
  • 唐仲容:什么是道

    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古谓诸恶莫作是戒学,众善奉行是慧学,自净其意是定学。此三虽通戒定慧三学,但初学者为求行正,对此应以戒学为主进行受持。本来诸恶莫作属“律仪戒”,众善奉行是菩萨戒中“摄善法戒”和“饶益有情戒”,自净其意,从定学来说,它可以包括“世间离欲道”、“出世离欲道”以及菩萨道中的种种三昧。但它也是戒学中的一部分,而且是其中最根本的部分。因为三业以意为本,意识与其相应的遍行中的思是造业的主体。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447292.html